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棱镜 >

分光棱镜消光比,分光棱镜的分光比

发布时间:2024-03-30 07:05:49 作者 :极线光学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分光棱镜消光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分光棱镜消光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溶液浓度?

1、280nm的光吸收法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的浓度为1.0 mg/mL。常用的标准蛋白质为牛血清清蛋白(BSA)。

分光棱镜消光比,分光棱镜的分光比

2、280 nm和260 nm的吸收差法核酸对紫外光有很强的吸收,在280 nm处的吸收比蛋白质强10倍(每克),但核酸在260 nm处的吸收更强,其吸收高峰在260 nm附近。核酸260 nm处的消光系数是280 nm处的2倍;而蛋白质则相反,其280 nm的紫外吸收值大于260 nm的吸收值。

3、215 nm与225 nm的吸收差法蛋白质的稀溶液由于含量低而不能使用280 nm的光吸收测定时,可用215nm与225 nm吸收值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蛋白质稀溶液的浓度。

4、肽键测定法蛋白质溶液在238 nm处的光吸收的强弱,与肽键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一系列50~500 mg/mL已知浓度的5.0 mL蛋白质溶液,测定238 nm的光吸收值A238,以A238为纵坐标,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未知样品的浓度即可由标准曲线求得。扩展资料: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光谱法(spectrometry)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分光光度法是光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分光光度计澄清度测定方法和步骤?

1、将分光光度计开关打开,然后打开比色池盖子,通电预热20分钟。

2、旋转灵敏度档,将灵敏度当为调制1档,转动波长调节器将波长旋转至测定波长。

3、将空白液及测定液分别倒入比色杯3/4处,用擦镜纸擦清外壁,放入样品室内,使空白管对准光路。关上比色池盖子,调节T为100.0.

4、将开关置于T,在暗箱盖开启状态下调节零点调节器,用光量粗调和光量细调调节T。使读数盘的指针指向t=0处。

5、盖上暗箱盖,调节“100”调节器,使空白管的t=100,指针稳定后逐步拉出样品滑竿,分别读出测定管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6、将开关置于A,用消光调零调节A为0.0,将校准液或待测液推入光路,测量溶液的吸光度(A),读数记录。

7、对比完成,关闭电源,取出器皿,用软布清洗干净。

分光光度计测样品透光率的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对光的波长)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物质都有各自的吸收光带,所以,当光色散后的光谱通过某一溶液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线就会被溶液吸收。在一定的波长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与光能量减弱的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符合比尔定律。

T=I/Iolg(Io/I)=εcb

式中,T为透过率,Io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A为消光值(吸光度),ε为吸收系数,b为溶液的光径长度,c为溶液的浓度。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光、吸收系数和溶液厚度一定时,透光率是根据溶液的浓度而变化的。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分光棱镜消光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分光棱镜消光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