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变焦镜头 >

变焦镜头计算方法,变焦镜头计算方法图解

发布时间:2024-09-21 11:38:26 作者 :极线光学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变焦镜头计算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变焦镜头计算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相机镜头的变焦原理?

光学变焦是通过马达带动镜头中的镜片运动来达到变焦效果,一般画质无任何改变。而数字变焦则是通过计算将原来的图像进行数字放大,变的倍数越大,画质越来越差,在看图软件中,你可以通过对图片进行放大缩小,看看就知道了。

变焦镜头计算方法,变焦镜头计算方法图解

一般光学变焦是镜片移动,倍数高的镜头长,价格也相对来说要高,一般三倍左右就可以。

s波的投射比公式?

S波的投射比公式是:Rp = (2Vs1Vs2) / (Vs1^2 + Vs2^2),其中Rp表示投射比,Vs1和Vs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中的S波速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S波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传播方向上的能量分配比例。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性质。

s波投射比公式又叫透射比公式:α+ρ+τ=1,α-吸收率,ρ-反射率,τ-透射率。透射比又叫做“透射系数”。是指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其值取决于入射光方向、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厚度等问题。随着入射和接收光方式的不同,透射比的测量可分为透射比、定向透射比、漫射透射比等。在菲涅耳公式、相位匹配条件和多光束干涉理论的基础上,将晶体偏光棱镜的各参量表示为合理的几何模型,得出了光强透射比随空间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并设计了验证光强透射比的实验,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相一致。

S波的投射比公式可以表示为:
\(\frac{R_{s}}{R_{p}} = \frac{Z_{2}\cos(\theta_{1}) - Z_{1}\cos(\theta_{2})}{Z_{2}\cos(\theta_{1}) + Z_{1}\cos(\theta_{2})}\)
其中,\(R_{s}\)表示S波的反射系数,\(R_{p}\)表示P波的反射系数,\(Z_{1}\)和\(Z_{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阻抗(速度和密度的乘积),\(\theta_{1}\)表示入射角,\(\theta_{2}\)表示折射角。

D/W的比例也就是所谓的投射比。这是每一台投影机镜头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如果你的投影机搭配的是变焦镜头,举例来说,throw ratio 介于2.0-2.5:1,请参考以下两个实际应用:

1. 当屏幕宽度(W)是160公分,投影机要放在距离屏幕多远的地方呢? D/160=2.0~2.5 投影距离(D)需要3.2~4公尺

2. 如果投影距离(D)为4公尺,那么投影尺寸大约是多大呢? 4/W=2.0~2.5 屏幕的宽度(W)为1.6~2公尺。

变焦构图原理?

1,所谓构图就是把被摄体和附属元素按照你的预想适当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画面。

2,摄影中的构图是通过镜头来完成的,镜头分定焦和变焦两种。前者由于焦距固定,在构图时必须依靠摄影者自己前后左右移动来对画面和元素进行取舍。后者由于焦距可以变化,构图时相对方便一些,比如想让主体大一些就拉近焦距,想小一些就推向广角。像这样使用变焦镜头、利用变化焦距来进行构图的,叫变焦构图。

3,如果相机中有变焦构图,那就是另一个功能了。即:相机根据多束红外线测距数据,计算出主体和相机、和背景的距离,以此推算摄影者的意图并按照这个意图自动给出合适的焦距。比如所有红外线均测出对焦距离是无穷远,那就一定是在拍风景,相机就会自动把焦距推到最广角。一般具有自动变焦构图的相机内都会有上千种不同距离组合的参数,以便“对症下药”。这个功能对于摄影盲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很限制个人的发挥,只在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些机型上出现过,据我所知,现在的照相机都没有这个功能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变焦镜头计算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变焦镜头计算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